元宵佳节

正月十五闹元宵

火树银花合

星桥铁锁开

暗尘随马去

明月逐人来

 

 

正月十五月儿圆

家庭幸福又团圆

今天的汤圆香又甜

祝你事业顺利有财源

01

 

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俗话说“不出十五都是年”,过完元宵才算给春节画上句号。正月十五是中国人的元宵节,又称“上元节”,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满月,寄托着人们新一年的美好期待。

 

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,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“太一”的活动,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。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,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。元宵,原意为“上元节的晚上”,因正月十五“上元节”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,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“元宵节”。元宵之夜,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人们赏灯,猜灯谜,吃元宵,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,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。中国幅员辽阔,历史悠久,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,其中吃元宵、赏花灯、舞龙、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。

02

正月十五·吃元宵

正月十五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为食品,在中国也由来已久。宋代,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。这种食品,最早叫“ 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 。北方“滚”元宵,南方“包”汤圆,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。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,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,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 

正月十五·闹花灯

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,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元宵节赏花灯也是人们表达团圆和喜庆情感的一种方式。在这一天,家人们会一起走出家门,欣赏各种造型各异、色彩斑斓的花灯,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。赏花灯不仅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,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。而正月十五,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。

 

正月十五·猜灯谜

猜灯谜又叫打灯谜,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,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。谜语悬之于灯,供人猜射,开始于南宋。南宋周密《武林旧事?灯品》记载:“以绢灯剪写诗词,时寓讥笑,及画人物,藏头隐语,及旧京诨语,戏弄行人。”元宵佳节,帝城不夜,春宵赏灯之会,百姓杂陈,诗谜书于灯,映于烛,列于通衢,任人猜度,所以称为“灯谜”。

 

 

在这个元宵佳节,让我们共同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,品尝美味的汤圆和灯笼下的团圆温暖。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,心想事成,团团圆圆,幸福安康。让我们携手共度这个美好的节日,共同祈愿家庭和睦,国泰民安。元宵节快乐!